About us
Successful Cases
Our Customers
News
Contact us
分享 3
热线:400-0919-097
您的位置: > 米博体育在线官网 > NEWS
米博体育在线官网

联系人:唐小华 先生

联系电话:86 0512 53128955

联系地址:中国江苏太仓市华东国际塑化城

邮箱:fsdfkd@163.com

高瑞东:从海外视角,看国内消费修复的路径和高度

发布时间:2022-10-08 00:26编辑:admin 浏览次数:
html模版高瑞东:从海外视角,看国内消费修复的路径和高度

 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
  文/高瑞东光大证券(维权)董事总经理、首席宏观经济学家

  从居民收入和储蓄率的二分法视角来看,居民储蓄率已有明显回落,但疫情反复增添变数,加之收入结构性分化问题仍在,居民消费恢复的不确定性较大,高度取决于国内防疫政策、稳增长发力效果。结构上,未来消费恢复重心在于服务业,从海外经验看,疫情管控放松后,餐饮、住宿行业恢复程度较高,娱乐、交通服务恢复相对较慢,向上修复仍有缺口。

  一、促进国内消费恢复的关键在于居民收入

  (一)疫情影响消费的两大路径

  简单来说,消费支出的强度,一是取决于居民可支配收入,包括工资性、转移性、经营性、财产性收入;二是取决于居民储蓄率,或者是消费倾向。而疫情对消费的影响,二者兼而有之。

  从居民收入视角来看,疫情带来的防控趋严和居民出行强度降低,直接导致交通运输、批发零售、住宿餐饮、文化娱乐等生活类服务业景气度下降,进而导致相关就业群体收入下降。2020年,城镇就业人数中生活类服务业行业占比达到12.3%。

  尤其是众多个体工商户,受疫情影响冲击较为明显。2021年,全国居民经营净收入两年平均增长6.0%,低于同期工资性收入6.9%的增速。2022年一季度,全国居民经营净收入增速进一步回落,以2019年为基期的三年复合增速仅为5.3%,远低于2019年8%左右的增速。2021年,经营净收入在居民收入中占比为17%,疫情发生以来,是各项收入中修复最慢的变量,已经成为制约居民收入恢复的关键因素。

  从居民储蓄率视角来看,疫情的出现,不仅会导致消费场景受限,约束居民线下消费活动,进而带来储蓄率被动上升,同时也会从收入预期等渠道影响居民消费信心,进而形成预防性储蓄。除疫情影响之外,房地产价格的上涨、政策预期的不稳定性等,也都会强化居民的储蓄行为。因此影响居民储蓄率的变量较多,政策调控效果相对偏弱。

  因此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各国为了促进消费恢复,首先做到的就是确保居民收入的稳定。而推动居民收入恢复的动力,一方面来自于各国政府在疫情后推出的各类扶持政策,另一方面,则取决于疫情管控松紧程度。例如,亚洲和欧洲国家普遍通过恢复生产,增加对企业补助、稳定就业岗位等方式,促进居民收入恢复,而美国采取直接向民众支付现金的方式,大幅补贴居民收入,效果更加立竿见影,但后续也带来更高的通胀风险。此外,疫情管控较为宽松的国家,例如英国,其居民收入恢复动能更强,2021年末居民收入增速已经回归疫情前水平,而疫情管控较为严格的国家,如日本、中国,居民收入恢复速度偏慢。

  (二)当前消费恢复偏慢的主要矛盾逐步转向居民收入

  从国内情况来看,居民收入先行恢复,是促进消费复苏的基础,而国内疫情形势好转,带动储蓄率回落,是进一步促进消费回升的推动力。

  进入2021年下半年后,随着国内疫苗逐步接种,居民储蓄率偏高的问题逐步缓解,制约消费恢复的关键开始转向居民收入增长。

  根据消费支出=可支配收入*(1-储蓄率)的公式,可以将消费支出增速,拆解为收入增速、储蓄率变动两部分。2021年四季度,全国居民消费支出增速为5.8%(两年复合增速),增速恢复至疫情前的75%,较2019年四季度减少3.6个百分点,其中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减少部分,贡献2.9个百分点(两年复合增速为6.2%,较2019年四季度减少2.9个百分点);而储蓄率增加,导致支出增速减少0.7个百分点。因此,可以看出,收入增速偏慢、储蓄率偏高,利来最给力老牌w66,分别贡献8成、2成的支出增速降幅。即收入恢复偏慢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因。

  而导致居民收入恢复偏慢,甚至2021年下半年增速回落的原因,除了疫情影响服务业修复之外,还与地产、教培等行业政策收紧,原材料成本上涨挤压中下游行业利润等因素有关。

  今年以来,各类政策出台以稳为主,通过减税退税等措施扶持中小企业,以减轻企业现金流压力。但上半年俄乌冲突升级,叠加国内疫情形势严峻,供应链压力增大,中下游企业同时面临成本增加、需求减弱的风险,二季度居民收入或将进一步承压,预计稳增长政策向居民收入端的传导较为滞后。

  考虑到居民收入是消费支出的基本盘,因此收入恢复程度也决定了消费恢复的天花板。截至2021年末,居民收入增速大致回升至疫情前的7成。若后续稳增长政策发力见效,加之国内疫情得以控制,我们估测在乐观情况下,收入增速可能恢复至疫情前的8成左右。

  但进入3月后,由于奥密克戎毒株在国内的快速扩散,突破前期疫苗大范围接种构建的免疫屏障,各地被迫采取更加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。一方面,这将直接导致居民储蓄率再度上行,且在上半年或仍处在高位,后续随着疫情形势明朗,居民储蓄率将逐步回落;另一方面,居民收入再度受到冲击,结构性分化问题进一步加重,例如,一季度农民工收入增速回落至3.5%,低于全国平均的6.8%(以2019年为基期的三年复合增速);全国居民收入中位数增速也再度低于平均数增速。

  二、居民储蓄率虽有回落,但疫情反复增添变数

  (一)疫情管控程度,影响居民储蓄率的变动方向

  从海外经验来看,疫情管控程度,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关键变量。从欧美国家的牛津封锁指数与家庭储蓄率的关系来看,二者呈现明显的同步性和正相关性,即当国内疫情管控趋严时,家庭储蓄率明显上升,当疫情管控放松时,家庭储蓄率同步回落。可见,居民储蓄率的增加,更多是由于疫情管制,限制消费场景,进而带来消费被动减少,预防性储蓄占比相对较低。目前来看,在英美放松疫情管控的策略下,家庭储蓄率已经基本回归疫情前水平,而德国由于管控政策相对严格,2021年四季度,家庭储蓄率较疫情前仍高出1.8个百分点。

  从国内情况来看,2021年,随着疫情形势缓和,叠加疫苗接种的持续推进,居民储蓄率持续回落,但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反复影响,居民储蓄率再度上行。截至2021年四季度,储蓄率已有明显回落,较2020年一季度末低5.2个百分点。但进入今年一季度后,由于奥密克戎在全球加快扩散,除英美等部分国家仍然维持放松管控政策外,德国、日本、中国等国家陆续加强国内管控,国内居民储蓄率呈现出阶段性回升,进而导致消费承压。

  (二)收入恢复的结构性分化,导致居民储蓄率偏高

  此外,疫情之后,中国、日本等国普遍存在收入结构性分化的问题,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恢复的不稳定性,会导致消费倾向降低,储蓄率偏高。

  从日本东京都家庭根据收入划分的七个阶层的消费倾向数据来看,收入偏低的第二和第三阶层家庭,疫情之后平均消费倾向持续回落,至2021年四季度后才出现小幅回升。而收入最高的第七阶层家庭,其消费倾向变动较小,在2020年二季度小幅回落后,便回归至疫情前水平。

  从中国实际情况看,疫情之后低收入群体收入恢复偏慢。若以彩票销售额作为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的指征,今年2月彩票销售额距离2019年12月,仍有12%的差距。

  从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,20%低收入户的两年复合增速仅为6.3%,不仅低于2019年的14.6%,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.9%。与此相对的是,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恢复较快,增速基本接近疫情前水平。其中,20%中等偏下、20%中等收入、20%中等偏上收入户,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年复合增速分别为8.1%、7.7%、7.0%,较2019年增速分别减少1.8、0.3、0.6个百分点。

  尽管疫情发生后,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速呈现一定的抗压性,但2021年收入增速处于垫底水平,与疫情前表现相反。2021年,20%高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年复合增速为6.0%,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.9%,较2019年增速减少2.2个百分点。这一方面,可能与共同富裕相关政策推动有关,另一方面,可能也与疫情导致相关服务业受损有关。

  三、未来消费修复的重心和高度如何?

  (一)消费恢复不确定性较高,上限取决于防疫政策、稳增长效果

  从前述分析来看,居民消费恢复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,消费恢复高度取决于国内防疫政策、以及稳增长发力效果。一方面,疫情后居民收入逐步恢复,但较疫情前仍有一定差距,不仅低收入群体恢复较慢,高收入群体收入同样呈现减速的情况。另一方面,2021年,居民储蓄率从高位回落,但受制于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,可能会导致储蓄率回归至正常水平的时间较长。

  短期来看,居民出行强度大幅降低,预计二季度消费将承压。由于奥密克戎已经扩散至全国30个省份,在坚持“动态清零”政策下,防疫政策的收紧,将导致储蓄率的被动上升、冲击部分群体收入。参照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后,2020年二季度、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分别下降8.2%、3.3%,今年二季度消费或将受到压制。

  中期来看,若未来疫情形势好转,消费仍将保持逐步恢复的态势,乐观情况

  下,今明两年消费增速或将回归至疫情前的8-9成。

  对于2022年,考虑年内疫情不确定性因素较高,我们假定2022年末储蓄率与2021年末保持一致,那么年内消费的恢复高度依赖于收入端的改善,乐观情况下,若稳增长效果兑现,消费可能会恢复至疫情前的8成。

  对于2023年,国门开放节奏取决于疫情走向和国内医疗资源的应对能力,目前官方表态遵循谨慎放开的态度。

  在不开放国门的情况下,随着加强针覆盖、特效药普及,国内相应的管控措施或逐步放松,乐观情况下,居民储蓄率有望回归至疫情前水平,居民收入增速或将回归至疫情前的9成(根据2019年6%的实际GDP增速和当前5.5%增长目标大致推算),对应消费增速或将恢复至疫情前的9成。

  倘若开放国门,入境管控措施会陆续边际放松,但国内疫情或将再度反弹,相应的防控政策可能收紧,“保持社交距离+强制佩戴口罩”或会再次趋严,将导致消费恢复进程明显放缓。参照新加坡经验,餐饮、交通等服务业收入较疫情前普遍损失10%-20%,2020年我国生活类服务支出占比约为35%,对应消费支出或将较疫情前减少3.5个百分点以上。(详见2022年 3月 30日发布的报告《如果开放国门:新增测算和经济影响》)

  (二)未来消费恢复的重心在于服务业,但向上修复存在缺口

  从国内消费结构来看,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,食品烟酒、居住、衣着基本恢复到趋势值及以上,而文化娱乐、交通通信距离趋势值仍有一定差距,是未来带动消费恢复的重心。我们根据季调后的全国居民消费支出,使用HP滤波法,利用2013-2019年数值,拟合出2020-2021年趋势项,发现到2022年一季度,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基本回到趋势水平,其中,食品烟酒高于趋势值,居住、衣着基本恢复至趋势值水平。而服务类支出距离趋势项仍有差距,教育文化娱乐、交通通信支出较趋势值的缺口最大。

  诚然,推动服务业修复的直接驱动力来自于疫情管控的放松,但是从欧美经验来看,即便是管控较为宽松的国家,服务业支出增速也尚未全部回正,较趋势项普遍减少5%左右。

  具体而言,疫情管控放松后,直接利好的是餐饮、住宿行业,从英美两国数据看,二者支出增速基本回正,接近疫情前水平。而娱乐、交通服务类支出修复相对较慢、较疫情前仍有明显缺口。这是由于疫情管控放松后,确诊人数明显增多,居家办公模式仍然延续,相应减少交通出行、以及室内娱乐性活动。

  因此,若未来疫情影响仍在,鉴于居民消费模式的转变,交通、娱乐服务相关支出较难完全恢复常态化,这两部分支出占服务类支出比重为10%左右,假设未来修复上限为疫情前的90%,将带来1个百分点的增速缺口。

Copyright 2017 米乐m6app All Rights Reserved